北京正阳门的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中,北京正阳门原来叫丽正门,自建成到如今已度过了五百余年的岁月。很多北京的人都说,正阳门自打它建成的那天起,一直就是老北京的象征。可也有很多人在心里犯嘀咕:这丽正门的名字也很气派啊,怎么后来倒给改成“正阳门”呢?莫非是因为这“丽正”二字忒俗忒土,还是“正阳”二字方能显示出帝都的雄浑气魄呢?
作为北京内城的正门,正阳门在人们心目中那可是处于“国门”的地位,立在这里的前门五牌楼,也就成为了北京城的地标性建筑物。既然这样,那么这国门的名字必定要想个好听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既能显示出圣主的气魄,又含有一定的吉祥寓意在其中。因此,在正阳二字中,“正”便有“公正、平正、正明公道”之意,“阳”则有“明亮、和暖”之意。这两个汉字合起来,既有圣君如日、受四海瞻仰的意味,同时也显示了这座“国门”的高大雄伟、无与伦比。
正是因为正阳门在北京城中的“显赫”地位,因此它前面的五牌楼便成为老北京众多牌楼中结构最复杂、在老百姓心中位置最重要的一座。这五牌楼是北京城最高城门的牌楼,便带有等级的象征。而将丽正门改为正阳门,既是为了突出一国之雄风,更要使其符合周围的风水,从而达到使江山安稳、帝都永固的目的。
据史料记载,明正统元年(1436)丽正门改称正阳门,然而史书上没有记录的,却是一段关于城门改名的离奇故事。
明英宗改元初期,京城里经常有鬼魅在夜晚出来害人。起初明英宗对此事并没有留意,反而觉得是有歹人装扮成鬼魅故意吓唬别人。直到自己居住的紫禁城里频频出现鬼魅害人的事情时英宗才开始担忧起来。
为了能压制住到处作祟的鬼魅,英宗绞尽了脑汁,他请来高僧在宫中做法事,率领后宫共同祈福,可这些似乎都不起作用。就在英宗一筹莫展时,朝中大臣纷纷举荐一位举止怪异、疯疯癫癫的跛脚道人。英宗听后便忙命人把这道人请进宫里。这道士破衣邋遢,满嘴疯言疯语,见到皇上也不行礼。英宗见此人甚是无礼,便不这道士破衣邋遢,满嘴疯言疯语,见到皇上也不行礼。英宗见此人甚是无礼,便不大喜欢,但目前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既然道长来了,那么就请道长作法,驱散这害人的鬼魅吧。”英宗发话了。
“不忙,不忙。贫道先喘口气。”这跛脚道人往朝堂上一坐,便不言语了,那场面相当尴尬。一些大臣说要将这狂徒拖出去打死,一些大臣却说真正有本领的人都是如此不羁、率性,说不定他正想法子呢。
半个时辰过去了,英宗见这道士还不说话,便把脸一黑,正要发怒,道士却说:“陛下,那鬼魅妖气本是极阴之物,因此需要用极阳之物才能压制住他们。方才贫道路过一座高大富丽的牌楼,看到城门上写着‘丽正门’。陛下,‘丽’本是形容女子品貌出众,怎么能用于内城的正门呢?”
“哦?那依先生看来,这城门的名字应如何改?”英宗略有不满地说。
道士振振有词地说:“你看,你看,这个地方原本是前朝旧都,换了新主人之后很多城门都要改名字的。别的不说,就说这内城的正门,所对应的就是一国之君。可就因为这个女人气的名字没有改,所以国都里才频频发生鬼魅伤人的事。我主本是真龙天子,极阳之身,如果能把内城的正门名字改换掉,那么自然可以压制住一切魑魅魍魉。”
英宗吩咐宫女拿来笔墨,请道士赐名。没想到这道士哈哈大笑,说他自己根本不会写字。他一边抓着头皮,一边说“正阳”“正阳”。英宗见状,便下令将“丽正门”改为“正阳门”。
其实,英宗根本没弄懂跛脚道人的意思。那道人一面抓头皮一面说的是“真痒”,不料英宗却误听作是“正阳”。不过说来也奇怪,自从这城门更换名字之后,紫禁城内果然阴霾尽除,而鬼魅伤人这些事也就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
上一篇:姑山 夫山传说中的民间故事 下一篇:《百鸟朝凤》的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