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享受家庭教育的快乐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意味着什么呢?那是意味着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 ,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快乐”显然不是主要指吃得好,穿得好,也不仅仅指将来长大成人后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而是指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快乐的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纵然挥洒的快乐……
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这不正说明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吗?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呢?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要有过多的禁令束缚孩子,不要絮絮叨叨地埋怨责怪孩子,更不要打骂体罚孩子,要让孩子自由发展,尽情挥洒他们的天性,展现他们的才华。这样他们才会无忧无虑地成长,开开心心地生活,感到生命的快乐。
其次,在游戏中,要让孩子尽情展示自我。孩子最快乐的时候往往是他们玩得最尽兴的时候,而现在的孩子好象丢失了尽兴玩耍的条件和勇气,他们在玩耍的同时担心父母的责骂。在愈来愈激烈和残酷的社会竞争面前,在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很多父母担心孩子未来生活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为了孩子将来生活过得高人一等,能胜人一筹。在现阶段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能以科学的观念和方法来培育孩子,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培养孩子,不理解童心的需要,忘了拔苗助长的寓言,对孩子干预和控制太多。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事例: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一位母亲下班回家,走到院子里,见她的一对双生子浑身都粘满泥浆,正在兴致勃勃地用泥土塑造很多各种各样的汽车,他们玩得非常尽兴和投入。这位母亲却火冒三丈,毫不留情地将所有的泥塑汽车踩了个稀巴烂,面对突然遭到的袭击,两个孩子都躺在水中大哭大嚎!20多年过去了,这位母亲每当想起那一幕,内心时常充满了一种深深的自责。可见,不管对于父母还是我们教师而言,这种做法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吗?那怎样才能让孩子玩得尽兴,玩得快乐呢?首先,我们要拥有一颗童心,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体察他们的需要,归还他们游戏的权利,创造有趣的空间和环境,让孩子尽情地释放自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给他们青春的回忆录上画下童年的天蓝色和快乐的淡粉色。
再次,在活动中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幼儿年龄虽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尊严,也是独立的人,应该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他们会对自己所选择的事情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从而以全身的激情投入其中,以快乐的心情去享受快乐,因而会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对于这点我深有体会,在一次晨间活动中,我改变以往分组游戏的模式。选取了四个游戏区,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玩的游戏,结果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各个玩得尽情尽兴,而且玩得非常有秩序,持续的时间也较往长长很多。这不正是孩子玩得快乐的原因吗?
特别在家庭教育里,允许孩子犯“错误”。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尝试就免不了犯错误。例如:在吃点心时,欣欣将自己杯子里的热牛奶都倒进了鱼缸,这是因为她特别喜欢和关爱小鱼儿,认为自己每天吃点心喝牛奶,也应该给小鱼儿喝杯牛奶,结果造成小鱼儿死亡。这类错误在幼儿身上经常出现,但经历了这样的“错误”他们就会知道,小鱼儿不能喝热牛奶,孩子可以从类似的错误中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 从上可以看出,这些“错误”一般都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经验和缺乏知识的缘故,我们不但不能要求孩子不出错,还要认识到出现错误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必由之路。对于孩子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认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认知、探索、创造这个世界。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吸收知识的养料,在成长的年轮上轻轻松松地,快快乐乐地度过灿烂的童年岁月,踏着快乐的节拍去创造快乐的未来生活。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但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要经常沟通、换位思考等方式来加以稳固夫妻感情。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父母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以及成长。这里举个爸爸和妈妈之间较容易出问题的时期。十月怀胎,伴着痛苦而当上妈妈的新妈妈一族往往过度关注孩子而忽视孩子爸爸的存在,从而孩子爸爸产生不满情绪,最终影响到夫妻感情。
其实在起跑线上,不是小孩输不起,而是父母输不起。因此,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坦然对待,进退自如,应该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不应急于让孩子有所作为。并且不要热衷于纵向比较,而是横向比较,只要自己孩子比昨天有一点点进步,你也应该看到孩子的进步而满足,这就足够了。
上一篇:如何授予孩子的经济头脑 下一篇:教育孩子从培养生活习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