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风土情网 云导航:风土云标签

藏族人的婚嫁习俗

负责编辑:风土情 来源平台:网络搜集 归档日期:2015-06-03 阅读次数: 字体:
藏族人,婚嫁,习俗,风土习惯【风土情网】
 
    藏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复杂的婚姻制度,民主改革前的藏区,除了普遍流行的一夫一妻制外,还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且实行严格的阶级内婚制度,奴隶主和奴隶之间严禁通婚,奴隶主内部讲究“门当户对”,婚姻的基础不是男女双方的爱情,而是财富和地位。
  
  由于广大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对奴隶主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所以农奴和农奴结婚时,必须先求得农奴主的准许。西藏和平解放后,旧的不合理的婚姻形式被彻底抛弃,实行一夫一妻制。但还有偏远的游牧地区由于生活艰辛,少一房妻子可以减少开支,而保留有几个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现象。还有些农牧区青年男女的婚姻,一般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要形式。也有的地区盛行由男女双方私下约定,出走成婚的习俗,但近年来逐渐减少。
  
  如今,在藏族地区,青年男女多为自由恋爱,父母亲友一般不加干涉。至于求爱方式,或袒露、或隐晦,因人因地而异。有的以歌抒情,互吐衷肠;有的地方则抢姑娘的帽子、戒指、头巾等物(若姑娘不愿与其相好,可直接或托人要回。如默不作声,或直言相约,则是愿意结交朋友)。得到姑娘的应允后,小伙子可到姑娘处赴约。随着频繁的约会,双方的感情不断深化,互赠信物,并向自己的父母表明心愿,便由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献哈达和各种礼品前去说媒,女方同意婚事,则饮其酒,受其礼,并回赠一条哈达;否则,婚事告吹。女方允亲后,媒人再次带酒等去女方家商定聘礼,聘礼多寡不一,但一般不宜太多,以免近邻亲友议论。再请活佛卜合属相,如果卜算结果吉祥,则要向女方父母赠“吾仁”(养育费、奶钱)及其聘礼,向证婚人献哈达。然后制定婚约,举行庆宴。可根据男女双方生辰选定吉日,准备成亲。
  
  婚期前一天,男方派婚使和媒人携带酒、哈达等物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男方同时必须把新娘服装、头饰、手镯与珠宝首饰等礼服先送到女方家,以备第二天出稼时装饰使用。
  
  这天夜里,女方家则为姑娘进行宗教洗礼,梳妆打扮。次日,男方派五、七人组成的迎亲队伍,由一位有地位有名望的人为首,牵着一匹有孕的雌马作为新娘坐骑,这匹马的颜色须与新娘的八字相合。迎娶的代表还须带一把装饰明镜、碧玉、珠宝的彩箭,一进女方家,便将彩箭往新娘背后一插,表示她已是新郎家的人,接着把箭上的碧玉取下别在新娘头上,表示新郎的灵魂已附在新娘身上。然后,新娘拜过家神、祖先及父母,伴娘搀扶新娘上马,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哭嫁,然后随亲者、媒人及婚使等一同起程。当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家人便爬上楼顶,一手抓着刚才插在新娘背上的那把彩箭,一手抓着一只羊腿,反复地喊着:"不要把我们家的好运带走啊!", 直喊到新娘走远。
  
  接新娘回到新郎家的途中,迎娶的队伍由全身穿白袍、骑白马、手举八卦图的人前导,若是路上遇到背水或挑柴的过路人,表示吉祥之兆,须下马送哈达;若是撞见倒垃圾或是抬病人的,表示有灾,婚后必须请喇嘛念经解除灾厄。男方在新娘尚未抵达之前,男方派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设路席,敬酒致意。当新娘踏入新郎家门前,男方将撒有青稞、羊毛的新白毡铺在新娘马前,为媒人、送亲者献哈达、敬酒。妇女们扶新娘下马,用奶汁为新娘洗脸,打醋炭,以洁身清垢,除灾避邪。礼毕,新娘踩着这些袋子进入新郎家。入门后,喇嘛诵经祈祷,新娘新郎拜天地、家神及父母。然后,再献"切玛"、敬酒、挂哈达、长辈祝福等仪式之后,进入洞房。新娘入洞房后,宾客入宴席。东部农业区宴席多设在羊圈,人们席地而坐,喝奶茶,吃油果。有的地区端上面食,讥讽宾客,因是习俗,宾客全不介意。饭后,举行谢媒,女方为婆婆献“九毛救拉”(手工缝制的棉长袍)。
  
  最后宾主暖酒畅饮,双方歌手尽献歌技,歌声笑语彻夜不绝。从次日起,男方家属轮换宴请宾客,馈送礼物,延续三两日方毕至此婚礼结束。迪庆藏族结婚的时候,要向新娘新郎身上泼水。传说迪庆藏人婚礼上的泼水,是一种神圣的礼节,表示新婚夫妇互敬互爱、互相体贴,感情象流水一样长,像海水一样深。